[标题]从田间到市场 “花果经济”解锁乡村振兴特色密码
[导视]
(同期)这个瓜的产量是一亩地七千斤到九千斤,今年我种植了八十亩。
(同期)糖度、外观、瑕疵都可以检测,而且可以进行一个精准的分级,所以它的产能是很快的。
(同期)现在种鲜切花,一亩田要五六千块,翻了好多倍了。
(同期)现在正值暑期,又是荷花盛开最旺盛的季节,这些游客来这里旅游也是被我们的美景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吸引。
(小标题)山西泽州:“甜蜜产业”铺就振兴路
[解说]近期,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的果园大棚里硕果盈枝,西梅、火龙果、蜜瓜三大特色农产品相继成熟,勾勒出一幅“四季有果、产销两旺”的乡村振兴新图景。
泽州县高都镇东刘庄村农兆福合作社的60亩西梅园里,不同品种的西梅挂满枝头。从最初试种到如今销往全国,这里的西梅产业正向着“种植、采摘、深加工”全链条发展。
[同期]泽州县农兆福农业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 赵兰坤
我们总共种植的西梅有六七十亩地,八九个品种,我们采摘这个(的时间)就是八月份到九月份,这两个月。
[解说]在相邻的西刘庄村润泽园合作社,2021年试种的“金都一号”红心火龙果今年迎来第五个盛果期,年亩产量4000斤。大棚里那一盏盏火红的“灯笼”照亮了“南果北种”的致富路。
[同期]泽州县润泽园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王挪富
咱们的火龙果是下半年的水果,火龙果采摘周期是半年时间。
[解说]在北义城镇宝义兴生态园内,首次引进的“新疆西州蜜25号”喜获丰收。这些皮薄肉厚的果实经山东枢纽周转,远销全国多地。
[同期]泽州县宝义兴生态农业园工作人员 张希德
这个瓜的产量是一亩地七千斤到九千斤,今年我种植了八十亩,十栋温室(大棚)。
[解说]泽州县通过设施农业升级与品种结构调整,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。如今,西梅、火龙果、蜜瓜不仅“甜”了百姓味蕾,更“鼓”了农民腰包,成为泽州县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。
(小标题)杭州桐庐:智能分选“筛”出蜜梨产业新质效
[解说]杭州市桐庐县钟山乡是杭州市最大的蜜梨生产基地之一,有“浙江省蜜梨之乡”之称。近日,钟山乡的一万多亩梨园迎来大丰收。与往年不同的是,今年钟山乡的蜜梨通过智能分选,实现果型、果重、含糖量等精准分选,助力当地蜜梨产业提质增效。
一大早,钟山乡大市村6000多平方米的智能分拣包装中心里,今年新引入的智能分选系统正高速运转,对刚采摘的蜜梨进行全面“体检”。
[同期]蜜梨智能分选系统售后工程师 汤积波
重量、糖度、外观、瑕疵都可以检测,而且可以进行一个精准的分级,设备我们是一秒(分拣)六个(梨),所以它的产能是很快的,精准度也是很高的。大概一天(分拣)10万斤左右。
[解说]智能化分拣对蜜梨品质层层把关,每个批次的蜜梨在分拣后会生成报表,工坊根据报表数据实现“以质论价”的精准收购,即蜜梨品质越高,收购价也会提高。
[同期]钟山乡大市村果农 陈国良
这个也是市场的要求,同时也是对我们农户对梨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。
[解说]桐庐县钟山乡的一万多亩梨园能够带动687户梨农增收,当地将通过数字化改造和产业链延伸,进一步推动蜜梨产业向智慧农业转型,培育传统农业的新质生产力。
(小标题)山东:提质增效促葡园丰收
[解说]近日,山东济宁任城区长沟镇万亩葡萄种植基地进入采收期,当地农户组织采收、分拣和包装,产品销往全国各地。该基地地处古运河河床,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。当地通过与山东农业大学、山东省葡萄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合作,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,实现葡萄品质提升。
目前,长沟镇已形成15个葡萄种植专业村,带动200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,品种数量超过100个,年产值达1.3亿元。
[同期]济宁任城区长沟镇葡萄协会副会长 祁强
这是多年的运河了,它里边积累的一些贝类,一些营养物质,对这个葡萄有非常(多)的好处。
[解说]在山东青岛平度市大泽山镇葡萄大观园,青翠的藤蔓爬满葡萄架,工人们动作娴熟地为葡萄果穗套上“保护衣”。
[解说]如今正是春棚葡萄的采摘销售旺季,走进平度市大泽山镇东岳石村的春暖式大棚,果粒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,散发着诱人香气。
[同期]平度市大泽山镇东岳石村种植户 胡炳科
采摘了一个多月了,这个卖完了又接上别的品种,一直到年根(年底)都有(销售)。
(小标题)浙江嘉兴: “荷花经济”别样红
[解说]近期,浙江嘉兴市迎来荷花盛开季。除了赏花游这一传统项目,嘉兴还通过开发荷花宴、深加工莲藕产品等方式,打造出一条独具特色的“荷花经济”产业链。
[解说]在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莲泗荡的一片荷塘里,除传统的单瓣莲花外,还有黄莲花、千瓣莲等16个品种,吸引了很多游客。
[同期]嘉兴忠保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姚忠保
有很多瓣,要手动打开的。这个花我们批发就要5元一朵。像这个黄色的,几种花拼在一起,带一朵黄色的就好看了。这个花我们现在卖3元(一朵)。
[解说]除鲜切花,新鲜莲蓬也受到消费者青睐。莲蓬不仅可以点缀花束,也能作为水果食用。从6月荷花初开到9月中旬花期结束,这片300多亩的荷塘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。
[同期]嘉兴忠保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姚忠保
往年种莲藕的话一亩田也就千把块的收入。现在种鲜切花,包括水果莲,一亩田要五六千块,翻了好多倍了。
[解说]游客在嘉兴还可以品尝到精美的运河“荷花宴”。嘉兴的一家餐厅以荷花入馔、莲藕为材,主打菜品“长虹卧波”以当地地标大运河长虹桥为灵感,用荷叶包裹鱼肉蒸制,兼具视觉美感与江南风味。
“荷花宴”的14道菜品中,8道以荷元素为核心,这桌兼具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的“运河荷花宴”吸引不少长三角地区的摄影爱好者专程上门打卡,带动酒店客流增长30%左右。
此外,嘉兴还有企业研发和荷花、莲藕相关的健康新品,藕茶、莲子露、莲藕粉丝、荷叶茶等产品颇受青睐,月销售量可观。
(小标题)甘肃白银:“文旅+农业+生态”绘就发展新图景
[解说]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”夏日,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水川湿地公园内,水域之上,沙鸥翔集,锦鳞畅游;岸畔之间,连片荷花竞相绽放,风光旖旎。
近年来,白银市依托黄河流经境内258公里的天然生态走廊,从完善宾馆饭店、乡村道路、停车场、卫生间等基础设施切入,持续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。
[同期]青海游客 史国章
(这里)景色好,好得很,荷花漂亮,下次还来呢。
[同期]天津游客 张尚赟
(听说)这个湿地公园荷花开得特别好、特别美,然后想来看一看。确实这个地方像个天然氧吧,荷花确实开得也挺盛的,挺美的。
[解说]多年来,白银市立足“文旅+农业+生态”融合发展思路,深度挖掘黄河文化、红色记忆、民俗风情等资源,探索出一条兼具时代特征、地域特色、生态优良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。
[同期]水川镇熙春村村民 李国昌
景色宜人,游客也多,环境一天比一天好。
[同期]水川镇副镇长 黄蓉
现在正值暑期,又是荷花盛开最旺盛的季节,慕名而来的游客格外多,特别是陕西、宁夏、青海等地的游客较多。(今年)截至目前,观光旅游的人数已达160多万人次。这些游客来这里旅游也是被我们的美景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吸引。现在我们的湿地公园不光有黑天鹅,还有很多国家“三有”保护动物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,如凤头鸊鷉、白骨顶鸡、黑翅长脚鹬等。它们不光来到这里,同时还在这里安家落户、繁衍生息了,为我们的良好生态环境增添了一份灵动。
[解说]当前,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在白银加速推进,黄河湾、湿地公园等乡村旅游景区日趋成熟。下一步,白银市将继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,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,深入挖掘资源优势,吸引更多游客领略“黄河之上·多彩白银”的独特魅力,让乡村旅游成为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撑。
统筹:李杰 王健 李佳琳
编导:崔月平
记者:张哲 王怿文 宋立峰 吴飞座 郭刚 程楠
配音:欧阳安楠
包装:夏勇
素材支持:桐庐县融媒体中心 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
启牛配资-启牛配资官网-配资门户官网-正规股票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